6月6日,拥有136个系统、2500万个零部件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顺利出坞。
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必须坚持出实招求实效,不搞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数据造假。各级党组织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落实‘重实践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匡正干的导向,增强干的动力,形成干的合力,在以学促干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要处理好稳和进、立和破、虚和实、标和本、近和远的关系,自觉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不搞贪大求洋、盲目蛮干、哗众取宠,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对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要把握好潜绩和显绩的关系,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不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劳民伤财,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地搞现代化建设。以学促干,就要真切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熟练掌握其中蕴含的领导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用以改造客观世界、推动事业发展,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凝心聚力促发展,驰而不息抓落实,立足岗位作贡献,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以学促干,首先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就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不要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追求利益最大化、见利忘义,成为西方政治文化的真实写照,也是西方政治思想、政治文化中的严重硬伤。
唐代初年著名经学家孔颖达在为《尚书》作注疏时,专门解释道:厚生,谓薄征徭,轻赋税,不夺农时,令民生计温厚,衣食丰足。又避免了片面推崇存天理、灭人欲所导致的自我压抑的消极倾向。《论语·颜渊第十二》记载,孔子在回答学生子贡问政时提出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把实现百姓的丰衣足食确立为经济、政治、社会安定的三大原则。然而能使其欲利不克其好义也。
义利兼顾的理念,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早已内化为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且具有十分明显的世界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价值观,与西方政治文化的理解和西方国家的政治实践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先秦儒家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历代封建王朝的执政理念,富民思想几千年来代代相传。虽桀纣不能去民之好义。它不仅是个人修齐治平的准则,还为当今各国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提供了独特的中华智慧。在《论语·子张第十三》中,面对冉有既庶矣,又何加焉和既富矣,又何加焉的疑惑,孔子给出了富之而后教之的答案,明确提出先使百姓富足,再进行教化的主张。
把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思想观念放在一起强调,构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伦理观。厚生一词的起源比富民更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现今留存最早的上古文献汇编《尚书》。其中,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是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列举的重要元素之一。《荀子·大略》写道: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
这一观念既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契合,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尚书》所谓六府与三事,合称九功。
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英国19世纪三度出任外交大臣、两次担任首相的帕麦斯顿有一句名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放眼中华民族绵延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消灭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追求共同富裕是今日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和价值追求,也是中华民族的先圣先贤们富民思想主张的当代体现。孔子在《论语·里仁篇》中直截了当地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观点,从而给义利之辩划定了明确框架,为后世儒家的义利争辩确立了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虽尧舜不能去民之欲利。厚生展现了深厚的富民养民情怀,是善政的标志与目的,也是善治的体现。富民厚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经济领域和经济工作一以贯之的思想观念,反映了中国古代先圣先贤们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民本导向和道义原则。
荀况义利两有的主张,既克服了片面追逐自身利益、见利忘义的自私与狭隘今后一段时期,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要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千万工程描画了美丽乡村的生动图景。千万工程指引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同志深刻把握三农工作规律性,在系统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省情农情和民情民意的基础上作出了启动实施千万工程的科学决策,这是习近平同志深厚三农情怀的充分表达,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之江大地的生动实践。总结提炼和宣传推广千万工程成功经验,对于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千万工程形成的这套思路打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充分彰显了党的领导的强大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为各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探索了成功路子和机制办法。习近平同志持续关心指导千万工程,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要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确保千万工程在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投入上都得到有效保障,使这项工程能够持久高质量、高效率推进。2005年,习近平同志在千万工程的整治村安吉县余村调研时,充分肯定了该村干部群众关停污染环境的小石矿、小水泥厂的行动,并有感而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新理念,引导千万工程向着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方向拓展。习近平同志以统筹城乡兴三农的战略思维,把千万工程摆到城乡一体化龙头工程的位置,亲自确定了政府出钱出物、农民投工投劳、全社会共同参与投资建设的基本原则,历史性地改变了以往城市建设由政府出钱、农村建设要由农民和集体自筹自建的城乡二元做法,有力地推动了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使千万工程成为浙江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抓手,构建了城乡融合聚变新机制。
千万工程从实施之初,就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城乡统筹、区域协同、生态优先、共建共享等发展理念,注重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发展与环保、发展与安全等重大关系,为新发展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土壤。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魄力开辟新路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全面展现了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与人民领袖伟大思想、伟大情怀相互激荡形成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创造性地提出以县为实施单位,每年选择一个干得好的县召开全省千万工程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形成了你追我赶、力争先进的良好氛围。20年来,千万工程始终注重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统筹起来、把重中之重的三农问题与难中之难的生态环保问题整合起来加以解决,使千万工程既是一个强农美村富民的惠农民生工程,又是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环保工程,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为世界各国探索乡村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
千万工程展现了新发展理念的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千万工程塑造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样板。
要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建立由党委农办牵头、党政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千万工程协调领导小组,让千万工程成为多部门协力共建、多方出力的大系统工程,拓展了千万工程的建设内容。要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始终坚持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深刻领悟习近平同志在创造性地谋划决策、科学实施、持久推动千万工程的历程中所展现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此指引新时代新征程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各项三农工作。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 顾益康)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魄力开辟新路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全面展现了人民群众伟大实践与人民领袖伟大思想、伟大情怀相互激荡形成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要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之以恒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要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深刻领悟习近平同志在创造性地谋划决策、科学实施、持久推动千万工程的历程中所展现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此指引新时代新征程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各项三农工作。
千万工程指引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实现路径。千万工程描画了美丽乡村的生动图景。